傳威回應 20190221 栽在的感言

其實我讀中一至中三的時候 ,已經發現讀文科是容易很多 ,只要將勤補拙 ,願意勤力背誦 ,就可以拿得高分 ,理解力 ,不需要強 ,亦不要原理性的分析 ,好像數學 、科學和理科等等 !只需要抄襲 ,因為普遍我文科的分是高過理科的 !沒有難度,因為當中只要願意背誦,就沒有出差錯的機會,只要死背,就好像一部影印機一樣,把課文原原本本用自己的腦袋抄錄轉載下來試卷當中,便可以了。舉個實祭例子,英文歷史科,我是取得一百分的,原因是因為我將所有課文,背了然後寫下在試卷上,因為我是原理分析性的頭腦,我還加添在每一題最後,就是我自己的短短論文,分析我的見解,結果老師說:我不給他一百分,怎樣過意得去呢!但理科就不同,極具挑戰性,需要非常高之精準度,是要你真正應用和理解當中所有的原則、原理、定律和法則,要明白得透徹,要概念和基礎理論好,要拿捏到最重要的因素,其實要用多很多腦汁,要研究和分析,需要更高的邏輯、推理、計算、理解和考證,要明白得非常透徹,對比文科是難的!需要更加活潑,能夠靈活變通和動用更高的智商,不是一本通書讀到老,遇到每一堆新事物和問題,都要歸納和撮要出當中最重要的法則、原則、定律和原理,然後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解決,不是單單靠抄襲,死板呆滯,一成不變,需要用很多腦,而且要識轉彎,有創意,要用右腦。

 

 

我見到很多人的信仰,只懂得單單抄襲,而不懂得研究和去分析原理,一看便知他們是文科腦袋的人,他們比較頭腦簡單,面對比較複雜的事情和問題,就已經止步、推卻和癱瘓,他們只能夠成為好的跟從者,因為是簡單容易很多,因此他們就不能夠成為獨當一面、出類拔萃、充滿創意、棄舊迎新、甚麼問題都能解決的萬能領袖,能夠發明、改革和創作。法利賽人都是一班愚蠢而只懂得抄襲的人,但他們抄襲得來,還抄得不足,而且他們自作主張和充滿人意,有加有減,加鹽加醋,又改了原裝正版,自作聰明,建立了人的傳統和遺傳,然後驕傲自大、故步自封、自以為義,其實他們導致自己的信仰,死而又死,不能夠得着精意,只能夠拘泥於死的字眼,所以信仰千萬不要死板和不懂得變通,日華牧師,就是信仰非常靈活的一個人。

 

以前中三有一個同班同學,他變成我的死敵,因為他與我爭全班第一名,但全年三個學期,他都輸給我,只能夠考第二,原因是甚麼呢?因為他是一個抄襲專家,若果以勤力來計算,以死背書來計算,他比我優勝,他的花名叫「盲佬」,因為他的近視是千幾度,他的眼鏡是看不見眼睛,只能看見無數的圈子,直到最中間是一個細點,他能夠把所有的課文背誦如流,然後好像影印機,背默在紙上,所以他另外的花名是影印機,但他的成績,永遠不能夠高過我,原因我不單只能夠抄襲背誦課文,真的是要用少少勤力和自律,但我的理解力、分析力、計算力、歸納能力、判斷力、邏輯和推理能力、了解原理的能力,簡單來說,就是我的明白,是遠高於他,所以我在其他數學、科學、英文的分數,比他高,拉返一個平均分數,我永遠是高過他。

 

再舉多一個實際的例子,上到中學,基本上我是不需要努力讀英文,英文的成績,已經非常好,尤其是英文默書,我從來是沒有取過99分,因為在三年中學裏面,我所有每次的英文默書,都是一百分的!零死點,為何這麼神奇呢?因為我由幼稚園、小學開始,已經是在英式名校讀書,所有的老師都是外國人,他們教導的方式,是從最根基原理性去教導我們,去學起,去到小四時,我學的英文文法書,已經很厚,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程度,都不及,所以上到中學,基本上因為我已經擁有英文的所有根基和原理,好像母語,我不需要讀書,英文成績已經是很好,所以英文科,成為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個科目,亦是我最好成績的一科。

 

所以當大家閱讀我的文章,便會發覺我的內容,是分析性、理解性。我是用原理性的腦袋和思想去觀察、分析我的整個人生、事奉和信仰,所以在俗世中,信主前,我本來最希望成為的職業,就是工程師或發明性的科學家,我曾經計劃過自己去到美國太空總署,做工程師和科學家,所以我曾經報讀大學的其中一係,就是太空工程。

 

我記得在英國的時候,上物理堂,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很多圖,寫了很多程式,把很多數值、數式、計算和資訊,寫在上面,我現場沒有做筆記,只是留心聽老師所說,但我可以憑記憶,返到自己宿舍,將所有黑板上的東西,全部默出來,甚至可以擴展和加添,原因就是我不是死背書的人,我是真正明白和理解了老師所說和黑板上所寫的一切,只要我留心聽書,便很容易做到,後期我發覺因為我是一個右腦的人,所以強調分析、理解和原理。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原理性、分析性的思想和腦袋,去面對我們的信仰,所以我們需要靈商,亦需要藉着傾聽神的聲音,讓聖靈幫助我們參透萬事,所以我是一個非常靠靈感的人,而且亦非常強調應用和明白。

 

祭司是活在生活和體驗上,他們對《聖經》真理的認識,不是以知識和智商來理解,而是以靈商來理解。因為,他們本身是活在這生活體系下。因此,他們的真知識和智慧,較那些不是活在這生活體系的以色列人更多。

 

剛信主的時候,日華牧師,沒有像以色列人般,只想涉獵知識;他是活在這信仰中,如同祭師一樣。他願意拋開他的夢想,拋開他的職業和背景,他願意成為一位傳道人。

 

這,導致他看《聖經》跟一般人不同。一般人看《聖經》,跟看歷史一樣,就是看到,便知道。而他卻是一邊看《聖經》,一邊與神對話。當看到《詩篇•1篇》,他會問神:我如何能生活在這節經文中?我如何能應用這節經文?我怎樣能實際地將這真理推行?這,教他不是在知識上累積,而是在概念上提升。換言之,一般人看《聖經》,看到多少,便明白多少。而他看《聖經》,卻能幫助自己與神在這個 level(層面)上對話。明白嗎?他可以在這類經文上與神對話,而在下一次看到類似這類原則的經文時,他便能夠明白過來,甚至能夠逐步推進而擴展。

 

當他理解《詩篇•1篇》的「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」,他亦同時理解 —— 為何《箴言》總是那麼高舉神的話語。原因是,他完全生活在其中;他是完全在這原則、這概念下認識《聖經》。對於《聖經》,你可用歷史的方式來累積個人的知識;亦可運用數學的方式來累積你的靈商,讓你在真正的生活體驗上,仿如祭師一樣。至此,你定能明白,為何他以這段經文跟大家分享:「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的善,何等的美。」這段經文正好道出信仰上生活化的重要性。這亦解釋了,在我們教會中的弟兄姊妹,他們的信仰為何那麼活潑。因為,他們已經生活在這所教會中;這教會強調的不是累積知識,而是在生活上達到信仰的標準。

 
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。日華牧師,曾提及,他會看一些優質的電影。正當別人仍在這點上爭論,或在知識上逐一評論哪一齣電影值得觀看,甚或值得觀看的程度為何的時候;他已藉著這些電影,教他和身邊的弟兄姊妹在信仰上躍進。舉一個實際的例子。在他兒子長大的過程中,就是在他出生後,他已列出一系列的和路迪士尼卡通片,準備與他一同觀看。他不是讓他獨自觀看,而是跟他一起觀看。在熾焮長大的過程中,就是在他十歲前所看的任何一齣電影,基本上,也是與他一起觀看的。每一齣也是!因為,他無法從知識上去理解這些電影。實在,他難以透過一個題目,對這麼年幼的孩子說 —— 信仰是甚麼。然而,藉著觀看一齣卡通片,那便容易得多了。在他還小的時候,他已讓他觀看和路迪士尼的卡通片。他會告訴他,米奇老鼠是一個虛構的卡通人物,它不是真實的存在。他告訴他,不可把它看為偶像,或是寵物,只看它是繪畫出來的玩偶便可。

 

基於他已買下這些CD(影碟),並列出次序和名稱,他可翻開File(資料夾)給他看,並問他要看哪一齣:我們有《獅子王》的第一集、第二集、第三集……然後,在觀看《獅子王》的時候,他對他說:當你爸爸理解這齣《獅子王》的時候,發現當中有趣的地方,原來當中有著另一個故事,有共同信息。他這樣說,是因為 Bob Jones 曾將這卡通的人物對比「新族類」。因此,他便與兒子以這話題聊天。通常,他跟他一起看這些優質電影的時候,他會在某處停下來跟他討論;他不會任由劇情繼續,待到完結時才慢慢討論。因為,他們不是在戲院中觀看,我們是在家中。

 

他會停下來告訴他,這人物,這樣做是錯誤的,其實有更好的處理方法。當看到某些地方,他會停下來問他的看法;或是,在某些地方,他告訴他那結局是消極的,消極是不好的。要是,在平日,我們以這些字眼跟孩子們說話;基本上,小孩子是不會明白的。然而,你能讓他收看喜歡的電影,便可從旁矯正,這便容易得多了。因此,在兒子從小成長的過程中,除了跟他一起看卡通片外,日華牧師還會為他揀選一些優質的歷史故事,或是一些優質的奮鬥故事(一些既是歷史又有奮鬥內容的故事)。好像一齣名為 《We are Marshall 》的電影 ,內容講述一所大學球隊的故事。一次,球員乘搭的飛機失事,導致他們全部罹難。及後,這所大學重振旗鼓,努力奮鬥,重新訓練一支勁旅,並取得最後勝利。

 

隨著故事的內容,日華牧師便可跟熾焮傾談了。所以活動、實物和互動教學,是最好的!是最刺激我們的右腦,而且成為永久記憶,亦訓練了我們原理性的思想和頭腦,強調原則、理解和明白,而不是硬梆梆的死背。

 

感謝神!


Powered by WordPress | Designed by Elegant Themes